1步骤3:计算不同高度条件下的辐射环境曲线
在预置卫星轨道为圆轨道、倾角为0°、无屏蔽的情况下,学生输入不同卫星轨道高度数值(400~36500km),点击运行进行仿真计算。预设数值的高度为800、2000、7000、15000和33000km五个高度。
界面展示卫星在不同的轨道绕地球运行,其运行轨迹以及实时的位置参数和界面绘制不同辐射环境参数曲线,学生可设置5个轨道高度,运行完毕后,学生可查看对比不同轨道高度辐射环境参数曲线。
注意事项:学生选择的高度范围应涵盖低轨、中轨和高轨范围。
图13 轨道高度输入界面
图14 环境随轨道高度变化的运行界面
2步骤4:计算不同高度条件下的卫星辐射效应值
在步骤三获得的辐射环境曲线基础上,可进一步点击计算获得不同轨道的星上器件和材料的对应效应数值大小。同时点击“单粒子效应计算”、“深层充电效应计算”、“总剂量计算”、“位移损伤效应计算”按钮,学生可获得每种效应的详细计算模型及过程。
在计算结果界面会向学生展示不同轨道的效应数值对应大小及其详细的计算过程。学生可以判断辐射效应与环境之间的关联规律。
图15 环境-效应转换界面
图16 效应计算(以单粒子效应计算为例)
3步骤5:查看总结实验结果
点击星下点轨迹,查看实验的星下点轨迹图,核实其轨道曲线;点击实验记录,查看不同轨道星下点轨迹,整理效应具体数值及曲线,总结其规律变化,点击风险评估按钮,评估其故障风险。
学生可查阅星下点轨迹图,确定轨道的正确性;根据实验结果总结规律性变化和评估风险
注意事项:界面只记录学生最新5次运算结果,不同的运算学生应总结记录
图17 星下点轨迹显示界面
图18 实验记录界面-轨道高度
图19 椭圆轨道高度界面
4步骤6:计算不同倾角时的辐射环境曲线
在预置卫星轨道为圆轨道、轨道高度为10000km、无屏蔽的情况下,学生输入不同卫星轨道倾角数值(0~180°),点击运行进行仿真计算
界面展示卫星的轨道,卫星运行的实时位置参数,并获得不同辐射环境参数曲线,卫星依次运行5次,学生查看对比不同轨道高度辐射环境参数曲线。
要注意倾角的范围为(0~90°),应覆盖大范围的倾角,以总结规律。
图20 轨道倾角输入界面
图21 环境随轨道倾角变化的运行界面
5步骤7:计算不同轨道倾角时的卫星辐射效应值
在步骤六获得的辐射环境曲线基础上,可进一步点击计算获得不同轨道倾角的星上器件和材料的对应效应数值大小。同时点击“单粒子效应计算”、“深层充电效应计算”、“总剂量计算”、“位移损伤效应计算”按钮,学生可获得每种效应的详细计算模型及过程。
界面展示不同卫星轨道环境对应的辐射效应值的大小,展示其计算过程。学生应总结规律。
图22 环境-效应转换界面
6步骤8:查看总结实验结果
点击星下点轨迹,查看实验的星下点轨迹图,核实其轨道曲线;点击实验记录,整理不同轨道倾角的效应具体数值及曲线,总结其规律变化,点击风险评估按钮,评估其故障风险。
学生在实验记录中,可以查看倾角实验结果,并总结规律
注意:一次实验系统记录5次最新实验结果,超过5次的有用数据,学生需记录。
图23 不同轨道的星下点轨迹图
图24 实验记录界面-轨道倾角
7步骤9:计算屏蔽厚度条件下的辐射环境曲线
在已计算的轨道高度,倾角为0°的情况下,学生输入5个不同等效铝屏蔽厚度数值,点击运行进行仿真计算。预设等效屏蔽厚度参数为:0,2,6,10,15g/cm2.
卫星运行5次,显示卫星轨道、实时轨道位置参数信息,并获得不同辐射环境参数曲线,学生对比整理不同轨道高度辐射环境参数曲线。
注意:等效屏蔽厚度范围为:(0~20g/cm2)
图25 环境随屏蔽厚度倾角变化的运行界面
图26 屏蔽厚度输入及运行界面
8步骤10:计算不同屏蔽厚度条件下的卫星辐射效应值
在步骤就获得的辐射环境曲线基础上,可进一步点击计算获得屏蔽厚度屏蔽后的星上器件和材料的对应效应数值大小。同时点击“单粒子效应计算”、“深层充电效应计算”、“总剂量计算”、“位移损伤效应计算”按钮,学生可获得每种效应的详细计算模型及过程。
界面展示不同卫星轨道环境对应的辐射效应值的大小,展示其计算过程。学生应总结规律。
图27 环境-效应转换界面
9步骤11:查看总结实验结果
点击实验记录,整理不同轨道倾角的效应具体数值及曲线,总结其规律变化,点击风险评估按钮,评估其故障风险。
学生在实验记录中,可以查看等效屏蔽厚度实验结果,并总结规律
注意:一次实验系统记录5次最新实验结果,超过5次的有用数据,学生需记录。
图28 实验记录界面-屏蔽厚度